湖北日报评论员刘中扬
樱花、油菜花、木绣球、玉兰花、杜鹃花……“赏花经济”是“春日经济”中亮眼的一笔牛达人,在提振文旅消费上功不可没。
将“花”这一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,需要我们深度作答。
今年3月以来,在竞争激烈的赏花“争夺战”中,武汉樱花无疑成为极具影响力、传播力的城市IP。在这朵花的带动下,武汉地域文化也迅速出圈,不少景区迎来客流高峰,头顶樱花的粉色限定版“蒜鸟”一上线就成为网络平台“顶流”。4月伊始,木兰云雾山杜鹃花红遍山野,襄州黄集镇油菜花金浪翻涌,大冶还地桥镇紫藤花盛放,多地通过“赏花+音乐”“赏花+乡村游”“赏花+研学”等融合业态产品吸引市民游客,带动消费增长。踏青赏花、野餐露营、乡村体验,“赏花经济”串珠成链。
赏花之旅,游客欣赏的不仅是花本身,更是感受地方的文化气质和人文底蕴。以花为媒,以花促旅,当游客走出花海,走进荆楚大地的街头巷尾,吃上楚菜、听见楚音、感受楚韵,赏花“流量”才真正转化为文旅“留量”。
争做“赏花经济”热潮中独特的那一朵,正是要把特色做足、把优势放大,以创新引流,深化线上线下(300959)消费融合,做好“旅游+”文章,赋予赏花以地方文化特色与人文关怀,用独有的文旅产品和优质的文旅服务释放市场潜力牛达人,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。
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